-

《狂飙》人物启示录:高启盛的扭曲人格与路径依赖

作者:世说平谭 时间:2023-02-21 08:02
导读:网上对高启盛有个广泛的评价——斯文败类。然而恰恰相反,高启盛既不“斯文”,也不“败类”。如果说念过大学就叫“斯文”,那显然对这个词有所误解。作为一个从小就失去父母

  网上对高启盛有个广泛的评价——斯文败类。然而恰恰相反,高启盛既不“斯文”,也不“败类”。如果说念过大学就叫“斯文”,那显然对这个词有所误解。作为一个从小就失去父母,跟哥哥在菜场鱼肆那种靠实力排位次的地方长大的男孩子,他的家庭教养和社会经历都不足以支撑他长成一个斯文的人。他和大学同学一起在KTV潇洒,因为同学以前曾经鄙视过他,被他伪装成抢劫直接打死;因为李宏伟嘲笑他一句“臭卖鱼的”,他就亲手用冻鱼屠杀了李宏伟。

  其次,“败类”这个词,是指“集体中的堕落或变节分子”,堕落和变节都是指“由好变坏”,而在剧中高启盛似乎根本没有“变坏”的过程,高启强做一些坏事还要犹豫一番,而对高启盛来说则顺理成章。在他的思维认知里,“睚眦必报”是天经地义,“弱肉强食”更是基本的生活准则。鬼挡杀鬼,佛挡杀佛,“挡我者死”是他的坚定信条。从犯罪心理学上来说,高启盛似乎应该属于那种“天生犯罪人”。

  不同于哥哥的从小辍学,高启盛可一直都是成绩拔尖的学生。一个在学校里睥睨群雄的人,在现实中却生活贫贱,倍受歧视,在底层的污泥里挣扎求生,他幼小而敏感的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反应,又可能会成长出一种怎样的反社会人格?“京海掉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应该是我们高家的!”这句台词,既表现了他对金钱和地位赤裸裸的欲望,也说明他的心理已经极度扭曲。

  高启盛自始至终都是高启强集团的坚定的推动者。甚至很多时候是因为他,高启强才违心地去做一些事情。从开小灵通公司、包工地、开游戏厅和赌场,到后来的贩毒,都是高启盛出谋划策甚至一意孤行。除了身份上他是高启强天生的弟弟,在很多方面他其实是高启强的引领者、决断者。就“作恶”这一点来说,他比高启强更狠、更主动。大学文凭、聪明才智只是他用来获取利益的工具和资本,从来就不是什么“为社会做贡献”的道德羁绊。说他是“斯文败类”,只能是被他那清秀的外表和知识的包装给欺骗了。

  高启盛是绝顶聪明的。智商超群的他年纪轻轻就发明创造获得全省大奖;看过新闻便推测出真相,迅速拿捏住哥哥和唐小龙等人并对警方展开反侦查抗衡;精确预判小灵通的火爆未来,全力押注投资建成小灵通销售公司并获利巨大……这都使他对自己的能力自信不已。

  可高启盛又是疯狂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为他对自己盲目自信,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形成了“路径依赖”,导致他没有看清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瞬息万变的市场方向,在持续加注小灵通巨额亏损之下,走上了贩毒的道路,宁肯冒着杀头的危险,冒着与哥哥决裂的风险,也要孤注一掷,一条路走到黑。“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高启盛在疯狂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这么疯狂的高启盛依然是有所敬畏的。他敬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哥哥高启强,另一个是他的对头:安欣。在高启盛死亡的那场戏里,他决定自己杀死李响,因为他知道如果哥哥杀了李响,安欣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他。只有高启盛知道安欣在高启强心目中的分量。安欣对高家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警察,安欣和高启强的交情也绝不是简单的“一饭之恩”。这份友谊始于高家贫困潦倒之时,没有目的,没有利益,没有尔虞我诈,也许这是高启强一生中遇到的唯一的真正的纯粹的友谊。当然,这份友谊在安欣知道他的真实作为后已戛然而止,但是高启强一直珍视着这份友谊,因为那是他曾经善良过的见证。

  只有高启盛明白哥哥的奋斗是为了什么——所有的出人头地都是为了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即使这认可是臆造的,是虚幻的。而安欣给他们的尊重、平等、认可,是他们在贫贱身世里遇到的圣洁而温暖的那道光。在内心深处,安欣这道光就代表着主流社会,是高启强深藏心底的救赎之光。高启盛知道哥哥一直有一个洗白的渴望,他不能让哥哥断绝了这份希望,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替哥哥杀了李响。为了自己挚爱的人,不惜伤害别人挚爱的人,人世间的悲剧,大抵如此。

  司马光有云:“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率。”高启盛这个角色让我们再次领会到:对孩子的教育绝对不能只重成绩,品德、性格的培养才应该是注重的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