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商品期货评论 商品期货新闻

作者:期货专家 时间:2023-09-08 00:18
导读:柴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油,生物柴油作为重要的中间转换环节,将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近年来豆油期价被动跟随原油的迹象较为明显。所以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与

柴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油,生物柴油作为重要的中间转换环节,将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近年来豆油期价被动跟随原油的迹象较为明显。所以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与NYMEX原油期货连续合约的每日收盘价格数据多数时间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美国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扶持政策

美国政府对于生物能源的扶持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开始的限制进口乙醇的关税政策。2005年以来,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应政策措施,以加快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而这些政策的根源即为“可再生能源标准”(RFS)。

《2005年能源税收政策法案》授权美国环保署全面实施RFS,要求每个汽油及柴油生产商和进口商向运输燃料中添加可再生燃料,并规定了可再生燃料的最低用量标准。目的在于减少美国对原油的进口依赖,同时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实现能源多样化。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RFS得到进一步扩展和补充。2010年调整后的RFS(下称RFS2)对于每年生物质柴油最低使用量的规定为:2011年应达到8亿加仑,2012年最低总使用量标准增加到10亿加仑,此后直至2022年总使用量标准将以10亿加仑为基准并不低于10亿加仑。

为实现生物柴油使用量的连续增长,美国联邦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在RFS的指引下推出多项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每生产1加仑农业生物柴油补贴1美元;使用非农业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如黄油脂等回收油脂,每加仑补贴50美分等。该项政策于2011年年底到期,2010年曾暂停一年。此外,联邦政府要求各部门采购燃料时优先选择生物柴油,并对可再生燃料研发提供资助。而且各地方政府对可再生燃料的研发、生产和消费额外制定了不同程度的激励措施、法规和应用计划。

美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此前在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的上述努力成效显著,其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数据,在塌陵RFS启动的2005年当年,美国生物柴油产量由2004年的不足100万加仑跃升至250万加仑,成为生物柴油产业快速扩张的起嫌衫逗点。2009年年末补贴政策到期,生物柴油的加工利润随之出现严重缩水,产量也因此下降近四成。

2011年美国重新启动税收优惠政策,生物柴油产量出现爆发性恢复增长,总产量达到8.6亿加仑,超过8亿加仑的RFS2最低使用量标准。2013年1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再次恢复,并在同年年底到期。2014年美国参议院财政部多次提及恢复每加仑1美元的税收抵免,但最终并未通过。美国国内生物柴油的消费情况与产量的演变过程相似,生物柴油使用量过去几年飞速增加。而在生物柴油的国际贸易结构中,美国已经由2007年之前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关系

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多种动植物油脂,其中豆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生产的生物柴油绝大部分来自豆油。2007年RFS2的出台激发了美国生产生物柴油的热情,原料来源范围越发广泛,进口加拿大菜籽油、玉米油以及多种动物油脂更多地应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豆油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80%下降到2009年的49.2%,此后保持在50%左右。生产成本在原材料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豆油与其他油脂的替代联动作用不仅表现在食用油脂领域,还反映在工业应用方面。

美国是传统的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年产量在8000万—9000万吨,其中半数左右用于压榨,其国内豆油年产量在770万—950万吨之间。RFS实施后,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开始快速攀升,工业用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连创新高,2007/2008年度工业用量达到147万吨的阶段性高点,此后经过两年的休整,2010/2011年度豆油工业用量重回升势,近三年每年芹卖在210万吨左右。虽然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不到总产量的三成,但其对豆油总需求的影响较为明显。以2010/2011年度以来豆油工业用量与美国国内豆油总需求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465,可见豆油制生物柴油对于豆油的需求以及价格的影响不可小觑。

通常生物柴油的价格波动会对其产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刺激或者抑制其原材料油脂的需求。依据以上论述,豆油工业消费量与其最终总需求量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豆油制生物柴油产量的增减,引发豆油总需求量的变化,最终体现在豆油甚至上游大豆的价格上。近年来豆油与大豆的价格波动率增大即是对柴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为了探究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效应,将美国低硫柴油与豆油的价格数据进行比较,观察两者的变化方向以及变动频率,发现两者的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证明原油与豆油价格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为了更好地比较豆油和原油的变化方向和速度,将原油和豆油进行比值处理,可以发现比值与豆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并且吻合度要高于原油。一般当比值从高位回落时,CBOT豆油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中;而当比值扩大,CBOT豆油价格往往随之上涨。2008年至今两者只出现三次背离,第一次发生在2010年9月至12月。当时俄罗斯小麦遭遇干旱,在拉尼娜现象出现并且发展速度快于市场预期等利多因素提振下,美豆油涨势远超原油,造成比值下降,豆油和原油共同上涨。第二次发生在2013年3月至5月,当时南美物流出现严重延迟,美豆出口旺盛,对美豆陈豆供给担忧情绪加重,成本推动美豆油独自上涨。第三次发生在2014年3月至7月,当时南美和北美大豆接连丰产,再加上全球棕榈油产量增加,全球油脂供应异常充裕。受此拖累,美豆油期价大幅下挫,与此同时,原油价格高位振荡,最终原油与美豆油比值扩大。

豆油价格与原油/豆油的比值具有较明显的同向运动特征。其背后传导逻辑是柴油受制于上游原油价格,同时和豆油制取的生物柴油互为替代物。在生物柴油中间作用下,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受到页岩气革命影响,当前国际原油期价跌至60美元/桶以下,美豆油期价受到巨大压力,预计后期将继续振荡回落。

文华财经和易星,博易大师、快期可以散侍看期货评论。

期货看盘软件冲旦吵比较普遍的是博弈大师和文华财经,文华财经里信息比较全,而且可以看股票,但博弈大师简单易用,都可以看国际原油。郑州商品是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期货品种,大连商品是在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期货品种。

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迟物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

期货是永远只有20%人赚钱的行业。

昨天团贺还遇到一个高手,大学毕业才1年,把公司帐户从50万做到1000万,逼得他们投资公司老总自动要求下岗。

我还有个朋友,2002年入行,5万元。现在买了20万的车,150万的房子。没塌和派有任何背景,全部市场里来的。

但是,更多的人是赔钱。我也认识朋友一年亏了20万,再也不做了。

但是,赚钱的那几个人,都是每天工作15-16个小棚或时,非常辛苦。

棉花利空因素基本出尽,价值投资机会显露2007-05-15 11:00

从“十一”长假至今,棉价再次大幅下跌。纽约期货交易所主力合约棉价下调4美分/磅左右,跌幅达7.7%;国内新棉收购价格由节前2.7元/斤下调至2.5元/斤左右,幅度为7.4%,新棉销售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市场“空”气弥漫,棉价后市意欲何为,笔者将从全球和中国供需作简要分析:

1、全球棉花( 12985,-115,-0.88%)供需偏紧,贸敏世易格局出现变化

各大权威机构的预测数据显示,2006/2007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缺口扩大,供应偏紧,贸易格局也正发生变化。

根据美国农业部(UDSA)9月报告,2006/2007全球棉花消费量为2661.6万吨,产量为2502.6万吨,产销差为159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8.2%。其中美国预期产量较去年减少近80万吨,但是中国、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棉花产量的大幅增加弥补了美国的减产量,其中印度产量为457万吨,首次超过美国。USDA可能在10月报告中调高中国产量预估。

由于出口补贴的取消,美国棉花出口竞争力将有所下降。而印度等中亚棉花由于价格低廉将继续冲击国际棉价市场,其棉花贸易份额有所提升。

2、中国棉花产量大幅增加,消费缺口长期存在

由于种植面积增加、天气利于棉花生长,2006/2007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将大幅增加。根据9月28日全国棉花电视电话工作会议有关官员预计,2006/2007年度中国棉花产量有望达到630万吨。但棉花消费缺口和依赖棉花进口弥补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根据USDA的预测,2006/2007年度中国棉花的消费将达到1110万吨,比上个年度增加98万吨,增幅为9.7%,棉花进口量预计为424.6万吨。

3、农发行资金未能全部到位,籽棉收购价格持续下跌

2005/2006年度棉价大幅下跌,导致贷款迟迟不能回收,农发行新年度的棉花信贷资金的发放更加谨慎。据了解,在节前农发行资金发放一部分,大部分资金将有可能会在10月底或是11月初下发。这使得棉花市场收购资金不足,很多大型轧花厂无法正常进行收购,中小轧花厂也出手慎重。籽棉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市场籽棉主流收购在2.5元/斤左右。

4、纽棉抛压偏重,破位下跌带动国内棉价下滑

截至10月11日,纽约期货交易所登记库存达到71.6万包,加上基金持续做空、美国棉花吐絮和采摘进度快于去年等影响,纽棉价格大幅下跌。纽棉的破位下跌带动了国内棉价下滑,形成国际国内棉价的互动。

另外,棉价下跌还要考虑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例如,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纺织出口退税的下调、7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的下发以及贷款利息的提高等。

没有任何一个商品总是在一个趋势方向一直运行,棉价也不例外。但是什么时候、什么价格才是棉花运行的时间窗口和价格低点呢?目前棉价的下跌具有周期季节性特征,但是一旦价格触及甚至偏离价值区间的时候,价格下行的空间也将十分有限。

1、2004年与2006年棉价运行对比

2004年棉价的走势对于2006年棉价走势有借鉴意义,尽管导致棉价下跌的利空因素不同,但是市场的心理和运行轨迹都有相似之处。2004年,由于进口棉花冲击、棉花产量历史达新高、市场收购籽棉心理谨慎、中间商实力受损等利空因素,棉价一路下跌,并在10月底触及棉价底部12000元/吨左右,数亮随后就展开了底部震荡上扬行情,在2005年春节后累计涨幅达到了1500点。

2004年,12500元/吨的国家棉花收储政策支撑棉价。由于进口棉占到中国棉花消费的40%,所以国家配额政策和棉花进口价格对中国棉价起到重要影响。目前,国家规定棉花进口价格不低于12950元/吨(滑准税5%),所以13000元/吨将是2006年中国棉价的重要支撑价位。

2、棉农种植成本大幅提高,纺纱用棉比大幅回升

2006/2007年度化肥、农药、地膜、机械作业费用支出大幅增加,棉农种植成本大幅提高。根据有关人士桥毕肢测算,种植棉花综合成本在1030元/亩,同比增加60元/亩,其中物质成本430元/亩,同比增加22%。由于成本的提高,棉农的惜售心理很重,普遍认为2.6元/斤左右比较合适。

另外,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从2006年1月开始,纺纱用棉比大幅回升。截至2006年8月,纺纱用棉比为63.51%,较1月增加10.7%。这主要是因为棉花替代产品——涤纶和粘胶的价格大幅攀升,与棉价比价失衡。为了降低成本,纺纱用棉比大幅提高,棉花替代效应逐渐显现。

从国家对棉花的宏观调整思路来看,保护棉农利益是棉花宏观调控的根本原则,所以棉价不宜过低,更不应偏移棉花价值区。另外,棉花市场的利空因素基本出尽,纽棉期价处于历史低价位区,下跌空间越来越小。加上郑州商品交易所减少交割库、降低交易保证金、减少交易月等利多措施,以及进口棉滑准税下的内外棉比价影响,国内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棉价不会过低。

目前棉价已经触及棉花价值区间,13000元/吨上下500元将是棉花重要的价格运行区,期货市场长期棉花价值投资机会逐步显现。